收棉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秦家父子专门挑交通不便的地方收,比别人快了许多。
三天功夫就把自家的两万斤棉花收完。
就是家里堆积了四千来斤快到一等棉的白棉花,秦母天天晒着。
还好家里院子大,有地方晒,晒个半天功夫就搞定,把家里的好棉填充进去刚刚好。
父子俩把四千多斤棉花送到扎花厂,品相确实达到一等棉的程度,厂长爽快的把钱付了。
实际上厂里不收也没事,送到那些弹棉花的场子也有人要。
这种好棉十亩地才出那么六七百斤呢。
可惜自家的一等棉也不多,掺完这次,下次收到的好棉只能原价卖了。
两万斤额度贩完,就得去钓大板鲫了。
这天上午,阿豪几个小孩儿把蚯蚓送了过来。
干的三斤,新鲜的两斤。
现在降温了,一个小孩哪里挖的出来,好几个小孩儿一起挖的。
“阿豪,钱给你们自己分啊。”秦大河递过六十块钱。
“嗯嗯,谢谢大河哥。”几个小娃娃看到六十块钱眼睛都泛光,还是秦家的人大气。
新鲜蚯蚓也有用,他要弄个蚯拉窝子钓大板鲫。
这时候二虎也过来了,两人准备结伴去钓鱼,他婆娘预产期都一样,大鲫鱼需求也有的。
他家棉花还没收完,不过家里阿爹出去干这个活儿也行。
“大河哥,你这自行车卖不卖啊?”两人忙着准备东西呢,阿豪指着院子里的蓝色自行车流着口水。
这种女士的正适合他这种小孩儿骑,座位还能调节。
“你要啊,这可是新的。”秦大河笑着说道,“一百块钱卖你,这自行车在运漕卖两百二呢。”
反正家里也没人骑自行车,阿豪帮自己办了不少事儿,便宜卖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