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星辰文学>修真仙侠>太平记 > 第62章 替换
    黄府。

    应奉急匆匆的走出门外,身后的管事草草的拱了拱手,便转身回去,院门随即便狠狠地关上了,光洁如新的漆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更多出几分寒意。

    “郎君,郎君!”门外牛车旁的青年赶忙迎了上来:“叔父,出什么事了?黄先生怎么没送您出来?”

    “罢了!”应奉脸上现出一丝苦笑:“有事上车再说吧!”

    两人上了车,随着一声鞭响,牛车就开始缓慢的移动起来,青年耐不住性子,径直问道:“叔父,这黄子琰不是与您旧交吗?怎么刚刚像是把您赶出来一般?”

    “哎!”应奉叹了口气:“话不投机半句多,刚刚我们两人在堂上只差没动手,没让人拿着扫帚赶我出来已经不错了,何谈送我出门!”

    “怎么会这样?”青年大怒:“叔父你稍等,待我去讨个公道回来!”

    “子明,子明!”应奉赶忙叫住青年:“你不要去,整个事情是个误会,算了,我说给你听吧!”

    于是应奉便将方才黄琬劝说应奉借助冯绲大军之力,清除宦官,被应奉拒绝之事讲述了一遍。最后应奉叹了口气:“黄子琰被我拒绝,便以为当初冯绲行贿宦官,出任车骑将军之事是我的主意,我已经是宦官的人了,便勃然大怒,将我赶出来,还割掉袍角,与我绝交了!”

    “这——”那青年听到这里,不禁目瞪口呆:“那,那叔父您就白白的受他冤屈?您明明不是已经劝说冯车骑了吗?为何不告诉那黄子琰,也多一个臂助,至少省的挨他的骂!”

    “子明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应奉叹了口气:“此事成则功盖当世,败则腰斩东市,夷灭三族!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风险。你我是一族之人也还罢了,若非不得已,还是不要让黄子琰知道,平添危险的好!”

    “这倒也是!”青年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侄儿只是觉得这黄子琰声名甚大,总不会去找宦官告密的吧?”

    “他应该不会,但如果他泄露给其他人呢?”应奉道:“反正只要将来事成,世人自然会明白我的这番苦心!”

    “还是叔父考虑的周到!”那青年叹了口气:“只是平白受了许多冤屈!”

    “子明!”应奉道:“行大事者,自家性命尚且不顾,何况些许冤屈?放下七尺躯,能成天下事呀!”

    那青年神色一震,赶忙对应奉拜倒道:“侄儿多谢叔父教训!”

    应奉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没有将计划透露给黄琬还有一个原因没有和侄儿说:那就是方才黄琬对于魏聪吃下张伯和留下的基业之事太过在意,明显是把这块肥肉当成了自家之物,不容外人觊觎。应奉可是不敢将这等大事托付于一个对身外之物这么在意的人身上的。

    应奉回到住处,便开始写起信来。冯琨虽然号称麾下有十万大军,但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四方征调来的郡国兵和义从,这些军队大部分还都在征召中和路上,真正抵达江陵的不过是板楯蛮和京师抽调的部分三河五校,加起来也不过万余人,就凭这点兵力想要平定已经蔓延到整个荆州南部的叛乱,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所以眼下应奉的当务之急是先将荆州刺史死后已经濒临崩溃的荆南战区汉军重新整合起来,搞清楚还得有多少据点还在汉军控制之下,多少已经落入敌手,同时将自己统领大军已经赶到江陵的消息发布出去。将正在摇摆不定的豪强宗帅、蛮夷首领先压下去,然后明年开春再渡江将叛军中的顽固派打垮,接下来就是招降纳叛,反复拉扯了。

    这里面可以耍的花样可就多了,也是应奉打算拖延时间的主要阶段。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过了长江,即便是全盛时期的汉军能控制的也只有若干据点和交通线,其间广阔的山地、森林、沼泽、谷地,湖泊,没人知道那儿居住着多少蛮夷部落、流民山越。即便像应奉这种在武陵郡当过太守,留心于当地情况的地方官,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所以汉军每次征讨的最高目标也不是将叛贼斩尽杀绝,而是将那些叛乱的蛮夷赶回山地,恢复被攻占的据点,重新打通交通线。至于对重新表示臣服的敌人,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惩治首恶,胁从不问了。究其原因很简单——力有不逮罢了,叛军只要退入山林沼泽之中,恶劣的后勤条件就能把汉军的技术和数量优势抵消,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费和士气就能把汉军压垮。